征求意見的范圍包括: 一、對具備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制品的消費場景、作業工序以及商品品類等的建議; 二、對已有成熟替代方案(如布袋、紙基包裝、可降解材料等),具備推廣應用替代產品的情形的建議; 三、對尚不具備禁止使用或替代條件,需對塑料制品使用進行規范管理的情形的建議; 四、其他有關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意見和建議。 十年“限塑令”效果幾何? “限塑令”發布十年后,中國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發熱議。事實上,經過近10年的執行,“限塑令”已取得不容小覷的成績。根據國家發改委2017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超市、商場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減少2/3以上,累計減少塑料袋140萬噸左右,相當于節約了840萬噸石油。 如今,新業態要求“限塑令”要與時俱進,需不斷進行調整。如果繼續按照原有措施進行管理,難免會出現“一刀切”的情況。 業內人士指出,調整“限塑令”并不是簡單地擴大其適用范圍,而是在吸取實施10年間的經驗和教訓基礎之上,豐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以期最終實現“限白”的初衷。 2、環保稅 2018年1月1日起,環保稅將正式實施。“費改稅”標志著我國經濟增長新方式的到來。 而隨著國家環保力度的加強,今年2月以來,山東清理沙河鎮1700多家廢塑料工廠,莒縣造粒業戶停產整頓,平度市“兩斷三清”全面取締非法塑料加工行業;福建郊尾鎮將全部退出廢塑料行業;遼寧凌海市取締119家小塑料加工;湖北漢川市取締關停9家小型廢舊塑料加工廠;河北雄縣3909家企業被關停取締,保定堅決取締小塑料廠。截至目前,共取締“散亂污”企業274家,查抄拉絲、注塑生產設備45臺套,生產原料15噸,塑料及其下游行業亟待規范。
3、《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 2017年12月中旬,強制性國家標準《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發布,該項國家標準將于2018年5月1日起實施。和現行的1992年版國家標準相比,新國標對于減少農田“白色污染”,改善土壤和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此次修訂以規范生產、引導使用、提高質量、促進回收為目標,系統考慮地膜厚度與力學性能,適當提高了厚度要求。從兼顧農用地膜的可回收性、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和資源節約的角度出發,參考國際國外相關標準,將地膜最低厚度從0.008mm(極限偏差±0.003mm)提高到了0.010mm(負極限偏差為0.002mm)。同時,按地膜厚度范圍,配套修改了力學性能指標,防止企業為提高厚度而加入過多的再生料,降低產品質量和可回收性。此外,標準還修改了人工氣候老化性能及相應的檢測方法。農業部在標準的批準發布過程中做了大量的推動工作。 4、《廢塑料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 工信部宣布,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廢塑料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以下簡稱《規范條件》)。《規范條件》明確了行業新建、已建的三大重點類型企業在廢塑料處理能力上的門檻。《規范條件》所指的廢塑料綜合利用企業,主要包括PET再生瓶片類企業、廢塑料破碎清洗分選類企業以及塑料再生造粒類企業。根據規范的要求,PET再生瓶片類新建企業,要求年廢塑料處理能力不低于30000噸,已建企業則不低于20000噸;廢塑料破碎、清洗、分選類新建企業,年廢塑料處理能力不低于30000噸,已建企業不低于20000噸;塑料再生造粒類新建企業,年廢塑料處理能力不低于5000噸,已建企業不低于3000噸。作為環保要求門檻高的行業,《規范條件》明確了“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如對回收的廢舊塑料,“不得傾倒、焚燒與填埋”;再生加工相關生產環節,要求每噸廢塑料綜合電耗低于500千瓦時;而PET再生瓶片類企業與廢塑料破碎、清洗、分選類企業,每噸廢塑料綜合新水消耗低于1.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