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雙版納8月28日消息(記者 趙貝貝)近日,在勐臘縣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橡膠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園,工人們正在進行食用菌的種植。搬運、起壟、菌包開口、種植……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菌棒排列著等待覆土、澆水,大家分工明確,忙得不亦樂乎。
勐臘縣林下食用菌種植模式的開啟,讓“沉睡”的橡膠林下的不再是枯枝爛葉和野草,而是長滿能夠帶民致富的“山珍”。在產業園的露水雞樅種植大棚里,鮮嫩的菌子撐出一個個可愛的菌蓋,在林間悄然展露身姿,產業園負責人葉劍告訴記者,鮮美的露水雞樅,從播種到收獲僅需10天時間,日均產量穩定在300公斤左右。
工人們正在采摘菌菇(央廣網發 勐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介紹,勐臘縣自然條件好,森林覆蓋率高,豐富的橡膠地資源為食用菌的種植提供了天然優勢,勐臘縣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勐臘縣林創公司探索食用菌種植項目,項目按照“集團+資源+平臺”思路,充分利用橡膠林下的空間及其陰涼、濕潤的環境開展食用菌種植,通過科學的種植和管理,人工培育出紅托竹蓀、露水雞樅、竹靈芝等菌種,開展野外牛肝菌、豬肚菌、黑木耳等種植研發,為當地群眾拓寬就業增收渠道,促進橡膠林下資源的綜合利用。
葉劍介紹,露水雞樅菌出菇速度快、生長周期短、生產周期長,種一次可采摘三茬,管理成本低且露水雞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市場價可以賣到50元-60元/公斤,市場前景廣闊。菌棚里,在離種植露水雞樅不遠的地方,一朵朵白嫩形狀如漏斗般的菌子,鮮嫩肥厚、長勢喜人,葉劍告訴記者這是基地正在實驗種植的菌菇新品種豬肚菌。“一個棚可以產一噸左右,一畝按兩個棚來算可以產兩噸,兩噸的收益大約就是一萬多元。我一共種了竹蓀、露水雞樅、靈芝、豬肚菌,牛肝菌五個品種,總用地面積是210畝,大約年收益的話在70到80萬。”葉劍說道。
種植基地內成熟的菌菇(央廣網發 勐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種植基地內成熟的菌菇(央廣網發 勐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作為全國橡膠種植第一縣的勐臘縣,擁有豐富的林下土地資源,近年來在穩定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面積不減少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橡膠林下經濟產業多元化發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林農增產增收,橡膠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園只是勐臘縣大力拓展林下種植空間、推動橡膠林下經濟產業多元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悉,勐臘縣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橡膠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園項目規劃種植面積1500畝,預計投資3000萬元。一期投資450萬元,種植面積210畝,預計年產30000公斤。為充分發揮林下資源,勐臘縣十分注重林下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促進科研機構與相關企業加強合作,在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和種植資源研究所、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貴州省農科院農業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院等多家院校合作下,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園已經實現了紅土竹蓀、露水雞樅的獨立種植。隨著合作的深入,雙方將進一步建全產業鏈,拓寬勐臘食用菌產業發展。
采摘下的菌菇經過處理后將送往各地(央廣網發 勐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剛采摘下來的露水雞樅被迅速送往包裝車間,經過嚴格的分級和保鮮處理,最后打包成箱,利用物流的高效服務,確保這些來自勐臘的綠色美味迅速直達昆明,甚至更遠的地方,讓更多人品嘗到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多元化發展的林下產業,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實現了林農增產增收,每年勐臘縣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橡膠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園為周邊群眾創造了眾多就業崗位,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